当前位置: 首页>>机关党建>>正文
机关党建
    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
    2012-10-22 21:24   审核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出现的新变化,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党的建设在指导方针上的伟大创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各种矛盾,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认真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我们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导。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同时,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而坚持并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并把“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从而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纲领。科学发展观关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精辟概括,是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作出的新概括,从而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生动体现,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路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把发展看做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统筹兼顾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而实现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检验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最具时代特征的阐释和集中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是衡量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最高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衡量和检验党的建设,就是要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否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否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是否及时解决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

    围绕“党建工作抓什么、怎样抓”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党的建设在实践经验上的伟大创新

    党建科学化,就是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确立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促成党的建设按照自身规律运转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的目标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年来,全党上下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探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涌现了一大批党建活动品牌,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将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引领和带动了全党和全社会的学习。在不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确定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10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各地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注重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多个层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逐步使之成为常态化,涌现出数十万个先进党组织和数百万名优秀党员。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6月以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全国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00多万名党员开展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围绕“党的建设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成果如何巩固”的问题,健全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了党的建设在制度保障上的伟大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又用制度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遵循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10年来,围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全面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和修订了一大批涉及党的建设的法规、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

    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将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举措。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作了更加规范、完善的规定,对党员权利的保障措施作了进一步规范,对党的各级组织、相关党委工作部门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作了明确界定,为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10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这对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党内民主建设正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健康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为重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体系。干部人事工作是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中央先后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在总结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颁布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画好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以规范党内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为规范和加强党内监督,2003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第一部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巡视工作的规定, 2009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这是贯彻党章有关规定、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对于完善巡视制度,规范巡视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2010年,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的监督制度和反腐倡廉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关闭窗口